鬼斧神工,至今没有复制件!曾侯乙为何把爷爷的尊盘“据为己有”_热点评
来源:凯迪网    时间:2023-04-11 22:27:22

它是青铜重器中“璀璨的明珠”,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,是首批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。


【资料图】

它鬼斧神工的工艺,堪称2400余年前的高精密制造,当之无愧是中国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。

它就是曾侯乙尊盘,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。

鬼斧神工,至今没有复制件

曾侯乙为何把爷爷的尊盘“据为己有”

“挖” / 出 / 来 / 的 / 曾 / 国

鬼斧神工,令人屏息凝视

战国 曾侯乙尊

(湖北省博物馆藏)

曾侯乙尊盘由一尊一盘组成,出土时尊置于盘中。尊用来盛酒,盘夏天可用来放置冰块、冬天可加温水,给酒降温或保温。专家认为,如此高贵的尊盘,应是礼器,在祭祀活动或重大宴飨活动中才使用。

尊体饰28条龙、32条蟠螭,盘体饰56条龙、48条蟠螭,其中的倍数关系,可能是设计者的匠心所在。尊与盘通身饰的立体透空蟠虺(huǐ)纹,极为繁复。其中,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、向上爬行的豹,豹身以镂空的龙蛇装饰。盘的四个抠手也是由众多龙蛇组成镂空花纹,盘足为四条圆雕双身龙,龙口咬住盘的口沿,造型别致。

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,尊的口沿处,远看像云朵,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组成镂空花纹,它们相互盘旋环绕,宛如游浮在器物表面。这些鬼斧神工的透空附饰,表层彼此独立,互不相连,仅靠内层铜梗分层联结,参差错落,玲珑剔透,观者无不屏息凝视。具体多少条龙蛇,有人数过,但很难数清楚,一般认为应在千条以上。

曾侯乙尊盘纹饰极为繁缛

(湖北省博物馆供图)

通体CT扫描,破解工艺之谜

这件造型优美、纹饰繁缛,被认为是先秦时期最为复杂、精美的青铜器,是如何制作出来的?

据介绍,尊盘是先秦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优秀范例,共由72个部件组成,分铸、熔模、焊铆、圆雕、透雕等均在此得到完美体现。其中,尊的口沿处细密的变形蟠虺纹立体透空附饰,是以失蜡法铸造。

何谓失蜡法?湖北省博物馆讲解员称,失蜡法是熔模铸造的一种,利用蜡的可塑性好的特性,在蜡模上做出繁杂的造型和纹饰,外面用泥做范,经加热,蜡水流失,形成空腔,再来浇铸铜水。当铜水凝固,厚厚的外衣逐渐剥离,带着工匠的巧思的复杂部件,就宣告完成。

曾侯乙墓的主持发掘者、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曾称,当初一批青铜专家集体研究后认为尊盘采用失蜡法铸造,并写进考古报告。他个人的观点是,“它的精美程度不用失蜡法可能铸造不出来。”

2019年,曾侯乙尊盘被国家博物馆借展登上《大美亚细亚——亚洲文明展》。上展前,主办方对尊盘做了通体CT扫描,发现其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,系一次成型。专家认为,范铸法都会留下衔接处的范缝,CT扫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失蜡法的应用。

专家称,失蜡法当时是青铜器精密铸造方法,特别适用于铸造外形透空、弯曲程度高的复杂器型,发现较少不足为奇。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的透雕夔龙纹禁青铜禁,年代为春秋中期,其多层镂空云纹,与曾侯乙尊盘相似,但尊盘复杂、精湛程度更胜一筹。

工艺精湛,至今没有复制件

同是曾侯乙墓出土文物,同样是稀世珍宝,曾侯乙编钟这样一套庞然大物,在出土几年后的1984年即成功复制,为什么曾侯乙尊盘至今没有复制件?

馆方解释称,曾侯乙编钟虽体量庞大,但采用的是范铸法铸造,在原件上翻模相对容易。曾侯乙尊盘的工艺更复杂,特别是尊口的“云朵”,实际上是数不清的立体透空蟠虺纹饰,且弯曲程度相当高,不管用现有何种工艺制模,都相当困难。出于对文物保护的考虑,尽管有多位青铜专家动过复制尊盘的念头,馆方一直持慎重态度。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,或许可以尝试实现近似复制的效果。

前身为“曾侯舆”尊盘

湖北曾国考古近年来陆续发现20多位曾侯,考古专家甚至将曾侯家族序列基本厘清。

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称,曾侯乙墓葬中出现了数量不少的曾侯與、曾侯戉阝铜戈,说明这两位曾侯年代比曾侯乙早,应为曾侯乙的先辈。依据墓葬的排列顺序,他进一步确认三位曾侯的排序应是曾侯與、曾侯戉阝、曾侯乙,可能是祖孙三代。

令人惊奇的是,曾侯乙尊盘盘内铭文有明显的刮磨痕迹,经研究认为,盘内铭文原本为 “曾侯與”,后被改刻为“曾侯乙”,下葬曾侯乙墓。

方勤称,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器总重量超过10吨,有编钟、九鼎八簋、联禁大壶、铜鉴缶等大量重器。曾侯乙将曾侯舆尊盘“据为己有”,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尊盘制作难度之大,及曾侯乙尊盘是曾侯乙的最爱之一。

来源:湖北文物

责任编辑 黄斌

【来源:长江云_文旅】

声明: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。邮箱地址:jpbl@jp.jiupainews.com

关键词: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 关闭

X 关闭